51品茶一品阁_全国真实兼职凤凰楼信息,100元泡妞电话,同城约茶联系电话

西平县:阵地融合育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
发表时间:2025-03-27    来源:

  初春的西平乡村,文明新风与海棠花香交织弥漫。在盆尧镇于营村,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史馆联动打造的“移风易俗主题展区”吸引着往来村民驻足,老照片与旧农具讲述着村庄变迁,而一旁的家风家训墙则书写着新时代的文明约定。这样的场景,正是西平县创新融合文化阵地、深化移风易俗的生动写照。


  西平县盆尧镇于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。

  近年来,西平县以“阵地共建、资源共享、文明共育”为思路,将全县50余个移风易俗示范村作为试点,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、农村书屋、村史馆实现空间与功能的深度融合。在权寨镇黑何村,农村书屋的“文明书角”成为村民热门打卡地,婚俗改革、生态环保等主题书籍通过“积分制”与村民日常生活挂钩——参与志愿服务、简办红白事等文明行为可兑换生活用品,这一机制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。而盆尧镇陈老庄村则将文艺创作融入新风培育,村民自编自演的《移风易俗三句半》通过村史馆巡演、文化墙展示等方式广为传播,诙谐的方言唱词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。


  西平县专探乡谷河村红色文化传承馆。

  婚丧嫁娶的风俗变革同样是这场文明行动的核心。在专探乡赵寺村,村民大食堂墙上的《红事白事操办指南》清晰标注着酒席标准、礼金上限等细则,红白理事会成员由乡贤和党员牵头,年均为每户村民节省开支超5000元。谭店乡祁庄村孙继伟夫妇“低彩礼嫁女”的故事被写入村史馆展板,成为年轻人效仿的典范;而两届中式集体婚礼的举办,更让36对新人以骑行、汉服等新式婚俗留下浪漫记忆,县委书记作为证婚人的参与,进一步强化了政策导向与群众情感的同频共振。

  

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学雷锋志愿服务站。

  长效治理机制的创新为文明扎根提供保障。全县建立“县乡村组户”五级联动体系,将移风易俗纳入“五星支部”创建指标,并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宣传形成社会共识。权寨镇设立“红白理事议事厅”,由村民代表共商婚丧礼俗标准;宋集镇崔庄村推出“文明积分存折”,将简办红白事、参与志愿服务等行为量化激励,小积分激发了大能量。如今,西平已建成移风易俗馆20余座,开展主题活动超2000场,惠及群众10万人次,相关经验获《焦点访谈》等央媒专题报道,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标杆。


  西平县柏苑街道李庄杨社区移风易俗广场。

  “过去攀比彩礼让人头疼,现在集体婚礼既热闹又省钱!”村民的感慨道出了最真实的改变。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与乡土文化的深度融合,西平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乡村精神版图,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持久活力。(西平县文明办)




责任编辑:肖婷婷
×